学生信息:Lucas同学
初中就读:Rectory School
美高入读:摩尔西斯堡学院
点击收听分享音频:圆梦宾州美高摩尔希斯堡!他是如何蜕变并找到适合的学校的?
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Lucas家长,他们崇尚平等,信任,爱和自由,所以Lucas的家庭氛围都围绕着这些关键词。在父母的规划下,Lucas 5岁开始学习英语,11岁进入Rectory School读美初,在美初的四年他经历了疫情、网课、面试、标化考试等各种挑战,最终以全面均衡取胜,收获了自己心仪的美高Mercersburg Academy,那么他为什么会选择这所学校?他具有哪些与摩堡契合的特质?他的家庭和丽格顾问是怎样相互配合达成录取的?他的妈妈在处理亲子关系方面有哪些心得?在今天的分享中,Lucas的妈妈和大家聊聊Lucas这几年在美初的成长和进步,以及与丽格合作完成美高申请的历程。
11岁出国读美初行不行?
开始我也不想孩子太小就送出去读美初,但通过不断和留在美国的朋友交流,包括我们带他参加了一些夏校后,我们觉得孩子如果提前有个在美国的过渡时间,会对他之后读高中和本科更有帮助,语言文化各方面也会适应得会更好。首先寄宿生活对他与同学、老师的相处,生活自理能力都是一个挺大的提升。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出去,语言适应得很快,他和本地学生的沟通也肯定毫无障碍。
到了美国后,有了英语的语言环境,结合美高的申请,我们重点去培养了他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历史作业有一段文章他不太懂,我们就按照我们的思路去帮他答了,结果老师没有给他分,说他回答得非常不好,要重新写。之后我们深刻意识到了,美国人对于学这些知识和孩子以往受到的教育思路差别很大,所以之后我们就很少去再去辅导孩子了,而且八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完全跟不上他的阅读和理解了。到九年级期末有一篇论文是讲英国殖民印度的那一段历史的读后感,让我们来帮他提建议,我读完了孩子的作业后觉得自愧不如,能深刻感受到孩子这几年在美初思辨能力的提升真的是日新月异,即便是我们大人也是写不到这个水平的。
所以在美初这几年,孩子在生活上、语言基础上、思维逻辑各方面的都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可以说他的进步是绝对超出了我的预期的。
专业的建议非常重要
孩子七年级的时候,因为疫情那一年都是上网课,经过Lucas的同学家长介绍,我们认识了丽格的Lily老师,虽然只在电话里聊了一次,我就决定和丽格合作一起完成孩子的美高申请。因为丽格有着非常丰富的申请经验,帮助了不少Rectory的学生申请到心仪的学校,我觉得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即使家长有一点经验,也还是应该要听专业人士的建议。
• 把英语基础作为主攻方向
我们在7年级的暑假开始合作,结合Lucas的情况,经过和丽格顾问的讨论,我们决定在9年级的时候做9申请9。当时距离申请还有一年时间,因为Lucas在美初就读3年以上,可以不需要考托福,只用准备SSAT,而且丽格的顾问老师也是建议我们可以到八年级暑期再考SSAT ,这样Lucas就有了一年的空余时间。这一年里该重点做什么呢?顾问老师当时就跟我们和孩子探讨,是否想重点发展体育或是音乐,作为申请的特长?从Lucas的角度,他除了小学时就坚持的游泳和拳击,后来他又增加了足球和网球这两个喜欢的运动。小学时是以钢琴为主,美初时又多学了大提琴,到学校的乐队参加表演,还跟着学校老师上课。但是Lucas个人并不打算把这些作为特长,只是作为业余爱好。
然后从英文层面,我们在Lucas五岁起就安排他系统学习英语,坚持每周三次,持续了6年,所以听力和口语还是不错的,但毕竟不是母语环境,而且我们小学是在公立学校,所以我们决定巩固英语基础,做更多的阅读,精进写作能力,因为美高对语言基础的要求很高。在丽格顾问老师的建议下,七年级暑假孩子参加了写作班,并且为了给八年级的SSAT考试做准备,测试自己的英文水平,他自己刷题复习去考了托福,同时仍然坚持做阅读,一个暑假读了能有七八本书,看完书之后还会写一些简单的读后感。在两年时间里,除了课程我作为家长也和他一起阅读了近100本书,也算是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 写作能力提升带来的益处
接受了上写作班的建议后,Lucas的写作能力逐渐成为亮点,当年就参加了写作竞赛并得了奖。虽然只是一个鼓励奖,但对于七年级刚刚把英语作为母语学习了两年的小朋友来讲,我觉得还是挺不错的,他自己也很开心,所以八年级暑假又继续听丽格顾问老师的建议,又参加了写作竞赛,拿到了更高的奖项。到了九年级,Lucas在学校里写作方面出了点名,历史的小论文就写的很好,老师夸赞他不像只学了两三年英语作为母语的孩子的写作水平,这也大大增强了他的信心,他觉得只要自己下了功夫,他也可以把文章写得很漂亮。
所以现在他仍然坚持参加写作班,目前侧重于更适应美高的学术方向。他很乐于用文字表达,写作能力的提升也使他参加标化考试、写申请文书的过程比较顺利,没有遇到很多问题。
扬长避短的美高申请,如何让孩子找回自信?
Lucas是一个各科非常平均的成绩均衡的孩子,他4年中每个学期都得到honor,每个成绩都在95+,4年里没有看出他有任何偏科问题,是历史更好一点,还是物理更好,或者上一次更好一点?完全没有,他每门成绩都是很平衡的。但均衡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自己的倾向,相比特点鲜明的孩子,他更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他参加标化考试、访校、面试也并不轻松,别的孩子经历的升学痛苦和压力,他一个也不少,通过漫长的申请季,我们也陪伴他深切地经历了一次挑战自我的历程。
• 只选合适匹配的学校
八年级暑假学校升学老师给Lucas建议的校单下来以后,我们就和丽格的顾问老师进行了两轮沟通,因为我们对学校给的校单我们开始不是特别理解,可能学校老师有一些自己的出发点,给我们建议的校单,有些学校我们以前都没听过,或者没有认识的朋友在的,我们会比较犹豫和质疑。毕竟美高这么多学校,东部这边的学校就有太多可以选择了,所以我们当时就有点困惑,但通过沟通,丽格的Lily老师就耐心告诉了我一些以前的学生在这些高中里面的体验,他们升学的情况,学校老师整体的情况。校单里有两个原本不能接受的学校,Lily老师告诉了我们先不要急着否定,先去看一下再做决定,后来去访校发现确实非常好,和自己最初的认知感受很不同。Lily老师在确定校单的过程中真的是帮了很大的忙,会去和学校、和学校的升学顾问沟通,她比较了解学校顾问,因为以前合作过很多届学生,所以她很了解学校的出发点是什么,也比较理解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所以最后的校单中,我们增加了几所,删除了几所,这个过程中,学校顾问、Lily老师和我们之间的协作都还是比较默契的。
我们在择校中,首先排除了一些太看重领导力的学校。因为Lucas自身在Leadership方面没有很突出,也不太热衷。虽然他也参加了一些竞选去演讲,并得到了一些职位,获得了很好的锻炼,这让他开始真正理解什么是领导力了,并不是原来以为的“我的好朋友挺多的”就是领导力。我觉得对他来讲的话是一个挺好的 Lesson,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同时我们也排除了一些学术竞争太激烈的、理科特别强或者文科特别强的、大于600人的学校。对我们来说,我们要选的是最适合孩子的学校。如果去申请TOP的美高,孩子成绩是够的,但对领导力要求太高,竞争太卷,不适合,就毫不犹豫排除掉。在选择美初的时候,我们看重的就是孩子要在关爱中成长,他喜欢待在学校里的感觉,申请美高时我们也想要去对学生更有人文关怀、更有家庭氛围、位置在本州的学校,所以最终确定了十所学校进行申请。
• 拿着校单访校做面试
当时我们全家都在美国,选的学校都比较集中,所以访校面试也比较方便。我们准备访校和面试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从整个九月到十月中旬,然后用了一周半亲自实地走访了十所学校,做了面试。在走访之前,丽格顾问老师给Lucas安排了很多次一对一的面试培训。Jenny老师帮Lucas去梳理了很多个人的特点,怎样提前访问学校的网站,看一些相关的信息,一些有用的其他的第三方的网站或者机构的评估,或者是大家一些反馈,这类资讯提供过来,我们可以对学校先有一个概念。
丽格这边也专门给我们安排了一个美高的前面试官,跟Lucas做了一对一的培训。我觉得整个过程帮Lucas更好的梳理清楚了他自己跟学校是否合适,在哪一点上比较匹配。美高的面试主要就是孩子的面试,孩子要在那20~30分钟时间之内打动招生官,展示出来自己跟学校的匹配度。当然自己也可以问一些问题,从招生官那里体会到那个学校是不是适合自己的整个过程。
在访校之前,我们有一个对梦校的排序,当时摩尔西斯堡学院还不是Lucas排第一的学校,当时他有自己的“梦中情校”。但我们也知道这个学校很好,所以在面试线路安排的时候,我们把他心仪的学校,包括摩尔西斯堡都安排靠后一些,以便面试的实际演练中,可以有更充足的准备。
• 与Mercersburg的心电感应
在去访校之前,Lily老师就跟我们明确地表示,摩尔西斯堡学院是一个非常看重面试的学校,他的面试结果对于最终的录取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到了去面试的那一天,我们整个的感觉就非常的好,Lucas和校园向导聊得投机,面试老师跟他的沟通过程,面试官跟我们之间的那种亲切感和那种connection非常融洽。而且面试官当时给我们提到他们是如何关爱孩子的,特别是孩子寄宿不在父母身边,他们为学生做了很多的事情,让我们家长很感动。从学校出来Lucas就很明确地表示:“妈妈,我非常喜欢这里的氛围,我也特别喜欢跟他们分享的过程,很可能就会成为我最喜欢的学校。”
随后我们就和Lily老师说,希望得到面试官对Lucas的反馈,也想表达我们非常喜欢这所学校,很想去这所学校。Lily老师很快就给我们反馈说面试官感觉也不错,这和我们当时面试时的感觉是契合的,因为我们当时在离开学校的时候,摩堡的招生官就明确的跟我们表示期待看我们的申请材料。所以,今年1月份丽格需要我们把十个学校排个顺序,我们就把摩堡排在第一名了。2月份的时候,Lily老师就给我们反馈说摩堡对我们还是很有兴趣的,所以后来的录取可以说是双向奔赴。
• 面试后写文书驾轻就熟
结束了密集的面试和访校以后,申请文书都是丽格的Jenny老师带着Lucas完成的,从去年11月份开始,周末的时候就开始写一部分文书,然后在感恩节假期基本上就写完了。这个过程我们家长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参与,Lucas 经过长线的写作训练,文书写起来还是比较顺手的,所以也不像有些学生需要反反复复的修改,包括补充文书他的效率也比较高。
主文书因为我们申请的学校基本上都是用的是同一个系统,所以相对文书的压力可能没有其他学校同学那么大,没遇到deadline赶不及或者什么的。Lucas说因为经过了面试的培训的那一轮之后,面试回答了面试官关心的各种问题之后,有很多问题内容是和文书重合的,所以更多的是思路的整理和语言的精准性的提炼。
处理亲子关系的心得分享
虽然Lucas的美高申请整个过程还算顺利,但哪怕全家都在美国,有顾问帮忙,我也还是会有一些焦虑情绪的。第一次经历有难度的美高的申请 ,孩子接受的挑战也是很大的。这个过程中孩子表现出来的心态比我还要成熟一些,能够承受的压力比我想象中的也要好一些。
他前些天跟我说起了现在唯一记得最痛苦的是背单词,有几次他跟我说,妈妈我今天实在背不下这400个单词,可不可以明天再让老师检查。SSAT考试因为疫情,我们没办法回国去补习,只能在日夜颠倒的状态下去上课。国内的白天,我们这里从晚上八点上到凌晨的一两点钟,第二天早上起来又要去背单词写作业。
那段时间看到孩子背单词背得生无可恋,模考成绩有起落,我有点着急,会过度担心。但是Lucas反倒比我信心更强一点,跟我说:“妈妈你不用管,如果有任何的问题的话,我会跟你提出我的要求,我需要你帮什么我会告诉你。否则你天天在问我,其实给我的压力更大,我自己知道我该干什么或不该干什么,我要是干不了,我自然就会来找你们帮忙了。”
经过几个月的磨合,他自己每天去面对需要准备的考试面试或者文书,需要我们他就会提,比如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之中,开学九年级的课程也还是蛮挑战的,他会让我帮忙查一些学校的资料。去年暑假他要把之前跳级代数的部分内容补上,那部分是标化考试数学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当时他花了一些时间自学,我们也帮了一些忙。
• 做更好的自己就已足够
不少父母子女容易在美高申请阶段发生家庭矛盾。我觉得家长对于孩子的担心是有时候过多了一点,毕竟作为家长父母的话可能经历的事情比较多,所以对很多事情想的更全面更多样一点。孩子跟我们的出发点是不太一样的,他没碰到之前不会过多的去想,他也想不到。更多的是面对的时候,再去想应对,他不会提前去焦虑或者提前去考虑这些问题,所以这就成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矛盾产生的焦点了,孩子就说你为什么要考虑那么多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万一不发生呢?
但是家长就会说要是发生了,你不提前准备好,到时候可能就措手不及了。这样的矛盾是最多的。在这个过程之中,父母和孩子要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你要真正的了解你的孩子是什么是可以做到的,什么是不可以的。而且有时候要相信孩子对自己的一个判断,不要用你的老眼光去看孩子,其实孩子有很多地方的能力比我们想象中要强很多,只是平时没有机会体现,所以也表现不出来。
也要让孩子站在你的角度,你跟他去分享一下为什么你会这么考虑,或者你碰到什么样的事情了,让你提前会想要这样去准备,更多的时候大家是需要一个reason,解释一下你为什么会考虑这些问题的出发点以及原因,让对方可以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再来最后达成一个共识,就是什么样的事情是谁做更好一点,什么样的事情需要你来帮助,我觉得这样可能会减少很多的摩擦,互相的信任度提升了,理解度提升了,可能也就没有强烈的争执了。
每一个家庭里面的每一个成员的特点和各个方面其实是很不一样的,家庭相处的方式也很不一样,最重要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差异化是很大的,看起来似乎考的标化成绩差不多,学术成绩也差不多,但每个孩子的差异真的是很大的。从自己的孩子的特点出发,充分了解孩子跟别人的不同点,站在你自己孩子的角度去为他考虑,要避免人云亦云。
我经常跟我们家孩子说,可能也是我自己的一个座右铭,就是工作和学习之中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不用去跟别人去比较。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稍微强一点,或学会一点点东西,就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了。只要看自己就可以了,专注在自己的身上,家长也专注在自己的孩子的身上。
有了这样的观念,我觉得无论是从缓解父母子女的矛盾,还是为自己孩子找到心仪的合适的学校,最后结果可能都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