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信息:Adam同学
美高就读:纽约石溪中学
秋季入读: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
申请批次:ED
关键词: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 美本申请 ED申请
点击收听分享音频:ED美本前二十华大WashU,谈谈我在美本申请旅途中的迷茫,热爱与坚持!
Adam同学是在11年级下半年春假过后,才开始和丽格携手的,经过8个月的合作,在2023届申请的早申请阶段成功下车拿到ED华大圣路易斯的录取,据Adam同学说,他是石溪中学当届申请的中国学生中最早上岸,也申请得最为理想的学生。
关于迷茫,关于方向
从我整个高中4年来看的话,最大的挑战就是找清楚方向。我高中前两年是完全没有方向,非常迷茫,一直没有定下来我未来的申请方向和以后的学习方向。
而且让我觉得比较挑战的是,因为方向意味着未来,而未来是什么样子,没有人能够看清楚,所以你可能要么跟着家长的想法走,家长觉得学什么有用就学什么;要么就是跟着自己走,自己觉得学什么好玩学什么。
再加上我们前期也没有请顾问,也不太了解专业,9年级和10年级之间还经历了疫情、转学、适应新环境等挑战,所以真的比较煎熬,但到申请阶段,通过跟丽格顾问的沟通,我就理清楚了自己的想法,那么剩下的无非就是卯足了劲去冲,就没什么问题了。
当然方向不是靠想出来的,也是要积极探索的,比如我在美高前两年,就随家长的想法,探索了下商科方面,包括NEC经济学竞赛,AP经济,经济学相关的夏校等,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越发觉得自己真正喜欢的是历史,毕竟从我还没开始上美高之前,我就一直喜欢自己学习历史,也在我家乡的博物馆做志愿者。
所以当顾问提出我们用历史为申请的主线来做申请的时候,我是很乐意的;但同时也很忐忑,因为在这个层面上,我父母和我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他们更希望我去学习一些比较实际,毕业马上看到前景,给我生活保障的专业。
我一直50/50拿不定这个主意,直到顾问跟我分析了美国大学的学术资源、选择是非常灵活的,才打消了我的焦虑,所以让我坚定了选择一个我乐意学的东西去申请,因为我喜欢,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我的自律性去完成,而不是一直在勉强自己。
最后,顾问跟我的家长以及我也用我自己的理解去跟家长解释我选择历史的原因,最终父母尊重了我的意见,同意先以历史方向申请,先进入到一个了理想的大学,如果大学期间有其它想法上的转变,我们再来考虑转专业或者其它路径。
关于热爱,关于坚持
1. 热爱缘何而起?
我对历史的热爱应该是从小就萌芽了,在还没有出国前,我从五六年级开始,一直到9年级去读美高前,我每年都在山西博物馆做志愿者,这个志愿者活动是我觉得对我比较有帮助,并且意义非常重大的一个事。
首先,这个志愿者活动让我学习了山西历史的各个方面,包括从古到今山西的历史渊源,而且我能很好的向别人讲解这些过往的故事;其次,也是很好的锻炼了我走出去跟人说话,跟人聊天的能力,我觉得对我自己的个人提升帮助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说通过这个活动,把我自己作为一个个体锻炼起来了,这个对我如此重要的经历,也成为了我主文书的素材。
2. 为爱发电,内向的人也可以创领俱乐部!
我当时来到石溪的时候,我本来是想加入一个历史俱乐部,但我在校内探索了一下,发现我们学校好像没有类似的俱乐部,我就寻思着要不我来做那个吃螃蟹的人。我就开始“拉帮结派”,找了历史部门的主管老师,问老师说能不能支持一下,很开心的是,老师也同意了,我们这个历史俱乐部就正式开始运营起来了。
但实际上过程还是比较艰难的,首先因为我们这个俱乐部不是那种学校直接创建老师来指导的,而是由学生领导的,经费就会比较困难,再者因为历史总体来说是一个相对冷门的爱好,跟其它俱乐部相比,比如说经济俱乐部,数学俱乐部等比起来的话没有那么多的吸引力。
但最终结果还是很不错的,我觉得这也是因为自己真的喜欢,就成天没皮没脸的在校内宣传,给大家发传单、贴传单、发邮件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最终还是拉到了几十个愿意来参与或者愿意给我面子的组员,然后还组织过几次比较热闹的活动,比如搞过一些披萨Party,也搞过一些比较学术的辩论和讨论。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去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时候,我们有过一个比较激烈,但非常有价值的一次讨论,我觉得那个属于是我历史俱乐部经历最有成就感的经历之一。
我在做俱乐部之前是属于是比较内向,比较闭门造车的一个性格。但运营俱乐部的过程让我很好的历练了一下,锻炼了我的领导力。也让我意识到,我在人际交往这些方面可能比较薄弱,虽然具体怎么提升我可能还在探索,但起码我接下来会有意识地去提升。
3. 收获颇丰的夏校与论文写作
11年级的假期,我上过一次哈佛的夏校,选课的时候跟丽格顾问讨论后决定报一个经济危机历史,相当于把我之前经济的经历跟历史的热爱两个方面都结合起来,我在这个项目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说从荷兰的郁金香泡沫一直到2008年房市泡沫破裂,它里面讲了十几个案例,分析了各个经济危机的缘由,虽然我自己水平不够,不能够把现实生活中的这些情况都分析出来,然后去预测未来,但是这些东西给了我一个启示,让我回头去看历史时,有一个更清晰的视野和理解。如果当下出现经济危机或者通货膨胀,我可以大概去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破裂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可以说,这个项目对现实生活中我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极有帮助的。
另外,我还写了一篇关于西方文艺复兴阶段的思想跟现在的政治的对比的论文,这个项目很好得锻炼了我做研究做学术的能力,让我体验了一下如果真正成为一个历史学家,我的学术生活会是怎么样的。
同时也让我学到了我如何做研究,比方说我学的是文艺复兴时代,玛吉亚维利这个人的思想,然后这种现实主义,非常实践派的这种理论,虽然不能把它强行使用到现实中,但是也是让我知道了有这么个思路,让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能多一种视角。
比如我之前其实不是很能理解,为什么父母非要想让我学商,但是其实想一想,相比历史来说,商科是一个非常实际,完全基于现实世界,而历史相对来说带点理想化,包括就业前景各方面都有一些考虑。
文书,关于热爱,关于文化认同
我的文书思路其实很简单,是关于一个从很多人没有听说过的地方出来的小孩去想办法找他的文化认同,以及对自己的文化有了归属感和骄傲感的故事。
因为我来自山西太原,当我之前去北京上课的时候,别人问我的时候,我说我是山西人,他们就会觉得我一定是煤老板的儿子,然后当我在加州上夏校的时候,我跟别人说我是山西太原人,他们一听太原就会以为我是台湾人。然后我得解释很久,才能让他们了解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个地方叫太原。
所以我的文书就从这个地方切入,讲到我之前的在山西博物馆的志愿者经历,可以让我知道我的家乡文化是什么样的,历史是什么样的,再讲到我的历史俱乐部,讲到我通过跟别人的交流,逐渐建立起对别人文化的认同和对自己文化的自信。
这个文书在最后看的时候,我觉得虽然思路简单,但还是蛮打动人的,但在我写的时候,我一直非常不确定它是否够特别,是否能让我一下子脱颖而出,所以我在写文书的过程中,一度想要推翻重写,这也和我的性格有关。我习惯自己寻思,但我可能想了100遍才发现自己寻思不出来,然后才会去找别人问。
但实际上这篇文书如果我早两天找老师问一下,两天就摸出主线思路,而且顾问给的思路和想法都非常有参考价值,也让我知道了一定要善用资源,不能闭门造车,得走出自己的死胡同。听一听别人的想法,然后可以参考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结合,去得出一个更满意的结果。
11年级请顾问,体验如何
首先,针对我此前比较迷茫的专业,院校等方面的选择上,丽格老师介入后就很快的帮我进行了整体情况的梳理,包括背景的分析,也明确告知了我我的背景大概能够到哪些级别的院校,所以我感觉一下子就豁然明朗了。
另外,丽格顾问们给了我很多灵感与想法。我觉得执行力这块我一个最大的问题,有时候我不知道该干嘛我就不想干了,也不知道是创造力方面有欠缺,还是有这个习惯,通常如果我知道这个论文该怎么写,我也有清楚的想法的时候,我执行力就很好,半小时就能敲出六七百个字也有可能,但是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我有时候需要一个灵感,或者一个想法,如果没有灵感,我就一直写不出来,但Lily老师当时给到我这方面的启发和建议是非常有用的。我记得Lily老师当时帮我头脑风暴,就明确告诉我文书的要求具体是怎样的,你可以从哪个角度写,然后又给了我几个案例,并分析了这些案例的思路,这样下来就把我点醒了,后面我再写就非常流畅了。
再有,丽格老师在实际申请过程中给到我的帮助也比较大,我感觉相当于我有一个人形备忘录,老师们会更清楚时间上的规划,而我心里不太有数,所以相当于我有了第二个大脑,一个团队在我背后做我的智囊团,我觉得体验是非常不错的,也就是说我只需要把我这一块做好,剩下其它的我不需要担心,然后我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有支援,有支持。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剑桥10月15日截止申请,而我在10月13日才决定申请剑桥,所以当时这两天里,我、丽格以及学校是三方轮轴转来支持我这个仓促的决定。我觉得如果没有丽格在背后做支持,我应该也不敢想象两天之内完成一个英国系统的申请文书等。
回顾高中四年,哪些事情可以做的更好的?
说实话,能进华大我觉得我已经做到最好了。但是如果说我还可以重来的话,我从2019年8月20多号踏入美高的第一秒起,我要告诉自己这三点。
第一,早规划,不要浪费时间,尤其是最开始那2年,是自由时间最多的。但是实际上我也没有做到work hard,play hard,我就是在焦虑内耗,因为前路不明,在自己跟自己的这种冲突里面把时间全都浪费掉了,我觉得非常可惜,所以如果能重来,我一定要更好地利用我的时间。
第二,我觉得方向最好能早点定下来,我从九年级开始一直学的都是乱七八糟的,没有一个定的思路,直到接近十二年级才定下来,所以在前期的选课上实际上是有一定的问题的。
第三,SAT最好早点着手,这个其实也属于规划问题。我觉得如果我能规划得更早的话,可能成绩还能再提一提。
所以其实归根结底要尽量早点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然后高中规划要从一开始就做起,把效率提升,做足够多的调研,知道什么东西最重要,什么东西可以放手。然后按照规划去做,一个一个完成,把时间都全部计算进去。
给未来的申请人的建议
SAT、学校成绩,学术上的东西一定要拉满,做到最好
从我们今年的申请中我发现,我周围有些同学做了很多的课外活动,但学术一般,而他们的申请结果在我看来是受到了负面的影响。当然有可能大学觉得因为COVID-19,这些东西太好造假了,所以不是非常认可这些东西,但可能等后面 Covid结束之后,课外非学术活动的权重可能会增加。
所以说学术基本牌就是对的,比起产出校外非学术的活动来说,他的上限(申请到最好的学校)可能稍微差点,但是如果学术OK,它的下限(申请到最低的学校)一定是能助力很多的。
也就是说,你如果能SAT考到1550,然后有一定的学术项目产出,GPA全A,前30甚至冲更有挑战的学校,是一个比较合理可以实现的结果。因为学校能看出来成绩是硬道理,体现学术潜能,招生官能看出来我是一个非常努力非常自律的一个学生,所以保证一个好的成绩,我觉得是最重要的。
顾问案例总结
Adam是在11年级3月从其他顾问机构转到了丽格做美本的申请,在开始和Adam定申请方向的时候,从收集到的信息发现,他对经济、历史、人文的活动方向都有涉猎,但是对于到底要用什么方向来申请却没有定论,而从Adam家长层面希望他可以去到一个前二十美本读经济或者商科,而从Adam本身,没有前期的规划和梳理,虽然历史,经济,商科,人文都有一些涉猎,但是却精度不够,尤其是对于前二十美本的申请主线不够明确。
结合家长的期待以及他自己的兴趣方向,我们从“曲线救国”这个思路开始,结合他对历史的兴趣,目标定位前二十美本。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做的活动策划,增加了前二十美本大学看重的学术兴趣深度和科研能力展现的活动规划,历史学科的研究项目和写作竞赛,比如哈佛夏校、John Locke历史类别写作竞赛等,这些项目过程中撰写的论文和研究报告也在申请中充分发挥了作用,体现Adam对历史的热情、学习深度以及学术研究能力。
文书头脑风暴的开始阶段,Adam遇到了一些挫折,不知自己是否有“特别”的故事和经历可以脱颖而出。在讨论中,我们帮助Adam从已有的每一段看似平常的经历中发掘不一样的视角,坚定最能代表他的经历就是最好的故事,将主线定在他的身份认同和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上。补充文书阶段,Adam也曾担心自己的写法是否太“普通”,并因为参考其他同学的WashU文书而焦虑,一度想要推翻重写,但最终在我们的建议和支持下不再想过多,坚定自己的写法。
在学校的选择上,Adam和家长也曾有过一些分歧,纠结是否要为了追求学校声誉而牺牲专业选择,我们也给Adam做了多次沟通,以及和学校的升学辅导,尽可能地分析ED备选学校的利弊以及匹配度。最后在权衡各方面后,精准地认定WashU,最后成为他所在高中为数不多的ED上岸的申请者。